故事佬网

云浮古代云石开采遗址背后的故事

2020-12-25 10:55:55
0766网

在岭南云浮却有个真实版本的“愚公移山”故事,当地人400多年来“挖山不止”,竟将一座方圆数里、高数百米的大石山铲除,如今只剩下一大一小两个“小不点”,就像两座雕像矗立着,见证着这个地方的沧海桑田。今年春,由于市人大代表张昆生领衔提出了《关于就地保护好云石文化遗址的议案》,呼吁有关部门立即叫停毁灭云浮古代采石场遗址的行为。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两个“小不点”迅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大石山高耸入云,曾闻虎啸山林
 
    “这座消失的大石山高耸入云,至少比现在人们看到的蟠龙洞石山、九星岩石山高大得多,估计有近300米高!”今年69岁的老石工陈献聪感慨地说。他所说的大石山位于云浮市区北面牧羊村委与高峰村委交界处。据张屋村和牧羊塘村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时就在该大石山开采云石,具有近400年云石开采历史。
 
    陈献聪还说,解放前后,大石山不仅高耸入云,而且周围林木茂盛,曾闻虎啸于林。30年前,当地人对于这座巨大的石山,怎么也没有料到今日差一点“连根拔起”。
 
  过去人工开凿,石匠细说艰辛更多:http://www.gushilao.com/
 
    市人大代表、张屋村村长张昆生也曾经在这里干了很长时间的石匠活,经历了手工开采、炸药开采、机械开采的历程,当年“挖山不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说,那时手工开采云石,全凭铁钎、凿子,可能一个月也取不出一整块石头。用炸药放炮开采时,也是靠人工打炮孔。炸出大石头后,还要靠人工修凿整形。上世纪70年代,他曾背着8公斤炸药及两条铁钎、一壶水从山的一边,通过索道滑到山的另一边,差一点摔得粉身碎骨。现在回想起当年“命悬一线”的惊险场面仍心有余悸。
 
    牧羊村老石匠陈献聪介绍说,从明朝开始,他们的祖祖辈辈就在这里开采云石,制成各种装修装饰石片。人们首先从山上手工开凿出整块的云石,然后用人力运到山下,靠人工拉锯的方式将石头锯成石片,再将石片打磨光滑。云石产品做好后,销往外地的还常常用肩膀挑到20公里外的六都上船。这样的历史至少持续了数百年。
 
  靠山吃山,造就石材王国神话
 
    云石产品美名远扬,全赖这个大石山的天赐宝藏。
 
    清朝、民国时期当地开采的云石产品曾经远销香港、澳门、美国等地。据《云浮县志》记载:肇庆水月宫有一块石碑,上刻“水月宫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东安县(即云浮)所产所刻。证明400多年前,云浮已有工艺石匠加工石板材和雕刻云石工艺了。而据有关记载和民间流传,这个消失的大石山正是古人最先开采云石的地方。
 
    云城区文联副主席李向荣告诉记者,据当地老人回忆,创建于清代的广州广雅中学前身即广雅书院的牌匾是用巨大的云石雕刻。当年在牧羊大石山下雕刻好这个牌匾正是春耕时节,为了方便运输,县长下令沿途农民必须统一蓄水耙田,目的是通过水田的浮力,用木排将牌匾拉到云城练屋村附近的南山河装船运往广州。李向荣还说大石山附近村民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凿石师傅诞”,具有独特的云石文化习俗。
 
    云石不仅为云浮人争光,还为广东人争光。曾任云浮石料厂负责人的陈家容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解放初装修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时,云浮提供了优质的云石,广东还专门请云浮的石艺工人赴北京,镶贴这些图案优美的云石片,他的父亲陈伟就是7名装修工人之一。此事在《云浮工业志》有记载。
 
    这里还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云浮私营石材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3年,牧羊村党支部书记林汉暗中联合了6户农民,悄悄地办起了一间石片厂,到年底竟净赚了6万元,人人成为万元户。这在当时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的农村,无疑是一则轰动性的大新闻,当时《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都给予大篇幅的报道。后来牧羊村成为当时全县的首富村。时任省委书记林若到牧羊村视察后给予很高评价,充分肯定了村党支部充当致富带头人的做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云浮已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并荣获“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等荣誉。云浮石材产品畅销国内外,产值数十亿元,造就了“石材王国”的神话。
 
  昔日挖山者,今日护山人
 
    “如果靠手工开采的话,再过一两百年也不能铲平这座大石山!”当年参加过“愚公移山”大会战的陈献聪、张昆生、陈家容等都一致认为,这座大石山是因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规模开采后才加快消失的,云浮人自己充当了“夸娥氏二子”移走了大山。先是用炸药狂轰滥炸,大约浪费了70%以上的石板材,只有30%资源得到利用。后来用上了先进的界山机,用宏大的机械带动切割线,将大石山一块块像切豆腐那样切成若干块,再用吊机吊下山。这样,石板材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如今,残留的“小不点”还有许多当年切割开采的痕迹。
 
    “靠山吃山”的云浮石料厂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时曾经发展到1000多名工人,工人们日夜“挖山不止”,一直开采到2004年。石料厂生产了大量的石片和石材工艺品,代号为401、402具有优美图案的云石板材,大部分都取材于此山。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大生产,大石山不但大部分被铲除掉,而且比地平面挖低了数十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碧波荡漾,湖中露出数十米高的小石山。近几年来,人工湖也被填平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残存的小石山也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今年2月,市人大代表张昆生开始奔走疾呼:“那是历史悠久的云石文化之根,千万不要毁掉!”
 
    今年2月,张昆生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领衔提出《关于就地保护好云石文化遗址的议案》。他认为,可以用四个“最”字来概括这个云石文化遗址的重要性:云浮最早开采云石的地方;最大规模开采云石的地方;最能见证云石发展壮大的地方;最能体现云石先进开采工艺的地方。在云城区代表团分组讨论时,他又着重谈了保护云石文化遗址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等领导的高度重视。王书记观看有关照片后说:这个意见提得很好!
 
    在石料厂工作了几十年的陈家容眼看大石山即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在心急。他说,剩下这个“小不点”比任何人为的城市雕像都有价值,在保留当年开采痕迹的前提下,稍加修凿,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巨大的城雕,最漂亮的城雕!
 
  多方关注,专家呼吁把“根”留住
 
    今年3月初,市有关领导、市和云城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这个古代开采云石的遗址考察,并请来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的专家到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确认这两座残余小石山是云浮古老云石开采的遗址,并一致认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专家们认为,此云石文化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建议就在附近建设一个云石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云石文化的魅力。
 
    事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日,云浮市政府办公室已向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开发并原地保护云石文化遗址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该残余小石山属文物,受国家保护,请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开发,就地进行保护。
 
    人们期待,把“根”留住,把云石文化发扬光大!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