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佬网

惠来城打火醮民俗活动

2022-10-20 10:25:42

惠来城打火醮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江西新建县举人裘曰菊到惠来任知县,看到县城民居多数为茅房,非常容易发生火灾。据《惠来县志》载:裘知县认为惠来城背山面海,暴雨过后滴水无存,属火地,故称:“水清龙骨现”。倡议逢“丙年”即火年在惠来县城举行“打火醮”的习俗,旨在禳灾拜祭“火神”。从此,打火醮习俗延续下来。惠来城打火醮比任何节日都隆重,民间有句俗语“热过打火醮”,形容热闹的场面。

惠来“打火醮”起源于清朝,每逢10年即逢丙字头之年农历十一月某日,惠来县城就举办为时10天的“打火醮”文化节。清雍正十一年(1733),江西举人裘曰菊任惠来知县,他见县城居民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闹火灾,丙属火,故倡议逢丙字头之年举办10天“打火醮”节,旨在消除火灾。1949年后,由于各种原因“打火醮”节曾经中断,直到2006年才复办。“打火醮”节作为惠来独有的一项民俗活动,是惠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举办这项活动,既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在提醒人们时刻提高防火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据有关史料记载:旧时,惠来县城举办打火醮,寺庙神坛,尤其是城隍庙前,搭建的醮棚,烟雾缭绕,祭品丰盛。前五天斋果,后五天三牲五粿,全猪全羊,鸡群鸭树,香火旺盛。东门头至十字街直通连城西门大街,各家商铺张灯结彩,装饰有踏水车和双招财等活动景屏,夜间亮起千百盏各种灯火,比元宵节更加绚丽多彩。

打火醮节日期间,白天文艺游行队伍异彩纷呈,鼓乐喧天,声曲悠扬,晚上戏剧、皮影助兴。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各户开始筹资,每户或二三户合养两头猪,准备打火醮酬神和招待来宾。民间有一习俗“即县城嫁出的妇女,皆由家人通知其返家参庆。若遇特殊情况不能前来,需寄来衣衫以示。若人没来衣也未寄来者,视为不吉,则在十年内不可返回娘家。

惠来城打火醮,自古以县城城隍庙为核心。2006年8月惠来城隍庙理事会,为抢救潮汕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增强惠来人民的凝聚力,共兴葵阳古邑,增强消灾的防范意识,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构建和谐新惠来,发出按古依例复办打火醮民俗文化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响应。

是年12月7日至16日在县城隆重举行“太平打火醮”,各社区神庙搭建醮棚。城隍庙前西侧醮棚,华丽宏伟,夜晚亮起千百盏灯火,辉煌若仙境。搭建的醮棚一座三门四柱,为三层木楼,中门顶匾写“城隍公醮棚”,下层为祭者活动场地;二层为诵读经书之地,敬设香炉,挂佛祖彩像、彩绸;三层设香炉,楼顶为雨伞形,置明灯,大红灯笼并书“太平清醮”字样,醮棚灯火通明,周围火树银花。还在各个路口搭起彩门,并配红布金字横匾和对联:“醮诸神消火弭崇,礼太乙保安佑宁”。大街小巷,进行美化,悬挂大小红灯笼,高楼大厦及沿街安插彩旗,到处喜气洋洋。

白天文艺游行队伍更是丰富多彩,有潮汕大锣鼓、舞狮、舞鲤鱼、武术队、“十仙庆寿”表演;有景屏:葵阳相会、鼓乐升平、比翼双飞、宗保挂帅、天女散花、鲤鱼跃龙门等等。队伍途经江河,必停下放生。放生用物多为鳝鱼、青蛙、鳖和白鸽。然后,队伍才继续前行。这次再现打火醮缘由、历史、特色的全过程,展示城隍庙、火帝庙的古今状况,让惠来古城到处洋溢着节日欢乐。

2006年惠来城打火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恢复举办,吸引众多海内外亲友、游客,惠来籍在外贤达,知名人士,惠来旅港同乡会前来观赏。惠来城打火醮是粤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奇葩,惠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