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佬网

阳江城历史及“九街十二巷”

2022-10-25 15:25:35

老一辈人常说,阳江城里有“九街十二巷”。然而,查阅清朝、民国所撰的各种版本的《阳江县志》,均没有这种提法。

其实,这种提法也仅是从主要街道方面来说的,它远远未能包括整个城里的全部街巷。最明显的如青云路、朗星坊、敦厚社、盐场衙等,均未列入。至于著名的“二里三村”,也都在“九街十二巷”之外。

所谓“二里”,是指华恩里和近贤里。

所谓“三村”,是指猪乸村、五家村、杏花村。

对“杏花村”的确切地点,恐怕现今不少阳江城的老居民都未必弄得清楚的,《阳江县志》也语焉不详。笔者曾走访过多名耋龄老人,才知道原来是在洲背街尾、北门街背的鼍山旁边。

再说这“九街十二巷”中的九条街,很多人就把南门街和北门街都列进去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当未拆城墙之时,由南门(宁海门)进入南门街,出县前街(今南恩路中段)再入北门街出北门(镇安门),这是阳江城里横贯南北的干道,它和从东门(承宣门)入东门街,经县前街、学前街、西门街(均为今之南恩路)再出西门(威肃门),横贯东西的干道,构成了城里的十字形主干道,这是不列入“九街”之内的。

而谈到“十二巷”,很多人又把劏鸭巷也列进去了,这也同样错误的。劏鸭巷是属于城外的街巷,据《阳江县志》(民国十四年版)记载,此巷于清代时原名“兴隆新街”。大概由于多数居民从事劏鸭职业,世俗便称之为“劏鸭巷”。而民国之后,则以此作为定名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街巷名称也有所变易。如列入“十二巷”中的东关巷(南门街中段连接横石街尾的一段街道),是因巷中有一关帝庙而得名。但清同治十年(1871)在关帝庙的东边,又建起了一座万寿宫(解放后县卫生局所在地),这是专为清朝皇帝万寿而建的。为了宣扬清统治者的“威德”,这条街也就称作“万寿街”,至民国后才恢复原名。

再如“塘边张”,虽没有列入“九街十二巷”之中,但却是阳江城中的老街道。然而历朝的县志中,都找不到这一名称,只称它为“古庙通衢”。因这条街中的祖创宫,是阳江城内最古老的庙,始建于宋代,因此而得名。

“九街十二巷”只有在2000年出版的新《阳江县志》中才有正式的记载,其中“九街”是指:马屋街、书院街、永福街、锦绣街、横石街、卜巷街、苏屋街、洲背街、水埒街。“十二巷”是指:榕树巷、东边巷、牛角巷、板桂巷、瓮垌巷、吴屋巷、甜酒巷、盲婆巷、羊孖巷、高屋巷、丁屋巷、东关巷等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