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正字戏的历史
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即陆丰市正字戏剧团,是全国唯一的正字戏专业剧团,2006年6月,正字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厅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字戏现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3名。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正字戏有正音曲(杂以弋阳、余姚、海盐、青阳、四平的一种腔调)、昆腔、乱弹和杂调,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明洪武初年从温州、弋阳传入碣石卫、粤东,流行于粤东和闽南一带,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和我国香港、澳门也曾有过演出足迹.
正字戏的传统剧目约有2600多个,文戏有明宣德珍本《刘希必金钗记》(原名《刘文龙菱花镜》)、十二金本戏和三十六真本戏等160多个,剧目大都是宋元南戏名剧。
正字戏的声腔与伴乐丰富多彩,三公戏三公曲弋阳腔,高亢喧嚣激越,显示人物的刚直豪迈。而生旦戏的青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平腔,委婉清丽、飘逸缠绵,古老浓郁而展示出精致独特的南曲音韵和风味。正字戏【昆牌子】自成一格,与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严密配合,善于制造气势磅礴的古战场气氛。而【昆牌子】配合笛子伴奏用于生旦戏更是甜美、悠扬、悦耳动听。
正字戏的表演,武戏粗犷、雄浑、豪放、潇洒,文戏优美细致、雅俗共存,承传南戏载歌载舞的优秀传统艺术风貌。正字戏在剧本、声腔、伴乐、表演上都保留了南戏丰富的艺术遗产。许多剧本、音乐唱腔、表演也为地方其他剧种吸收融化,史上有“正字母生白字仔”之说。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省府礼堂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主演陈宝寿、蔡十二和音乐分别获特别奖和集体奖。1956年夏,陈毅元帅等国家领导人和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在广州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百花赠剑》、《古城会》的演出,并上台亲切接见,予以赞许和鼓励。1957年文化部在广州举办了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班,正字戏《百花赠剑》在讲习班演出,被著名京剧导演阿甲、戏剧专家郭汉城选为教材,同时原中国戏剧研究院副院长罗合如还在《中国戏剧报》载文好评,评说正字戏的音乐唱腔很好听,表演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