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说唱艺术五句板
,都是采用音韵大的,如江东韵,人文韵等平声音韵为韵脚。仄韵五句板传本极为少见。
五句板的说唱技巧
五句板是一门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插科打诨,画龙点睛,增强艺术效果。只唱不说,会感到乏味,恰似不放盐的猪肉汤,肥腻有余,甜香不足。五句板既然是说唱艺术,就有必要去探讨五句板的说唱技巧了。
首先要探讨的是艺人说唱五句板的说唱技巧。上面已说到,沿门乞讨的“过街溜”,只准用三块竹板;满字辈的说唱艺人很讲究,需选择坚硬的苗竹制作,每块约二指宽,20厘米长,经过沙炒或油炸,黄橙晶亮,又轻又方便,声音清脆、响亮。当年温满、邹满、古满的竹板,都很有特色。
五句板的击板方法有敲、扣、拉、刮、摇等,有平板、摇板、双摇板、七星板等各种板花。但是,艺人在说唱中,不是乱敲、乱刮、乱摇的,而是根据故事人物,情节变化运用哪一种击板,增强艺术效果。
五句板的“甲塞”,第一个功能就是招牌、标志。温满到城镇或农村说唱五句板,不用贴广告、海报。入夜时,他就敲着“甲塞”从村头到村尾或街头到街尾走一回,店家或住户就都知道了,并自动带着木凳到设点说唱的地方,围成一圈。也不用买门票,听众自觉掏钱送米给他。听众为什么愿意出钱呢?这就是艺人说唱艺术的魅力,非听不可。
艺人的说唱艺术
现在探讨艺人的说唱艺术吧。首先艺人应熟悉他说唱的传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才能出神入化,画龙点睛。艺人为了唱好传本,在说唱中需饰演三个角色:一是说唱人,二是故事中的人物;三是旁观者。说唱人身兼三个角色,且关系密切,特别是一、二角色,艺人是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说唱的声音,高低、哀乐也应有所变化,不能老是一种唱腔一唱到底。当人物高兴时,艺人随着人物的欢乐心情,唱腔也欢快,甲塞也打起欢快的七星板了。当人物悲愁时,唱腔也转为低沉悲切,甲塞或拉、或刮。当人物愤怒时,唱腔也转为高扬、短促甚至七言一气呵成,艺人也表情愤怒,“甲塞”也使用单摇板或双摇板了。至于旁观者,常用插白的方法增强亲临其境的气氛,或放点花絮或插科打诨。但是,插白必须是简短的一二句,不是重述唱词,而是画龙点眼,也不是每首唱词都插白,而是关键时刻才出现旁观者的插白,这就需要艺人的说唱艺术手段了。
因此,笔者认为,五句板唱腔是较为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