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说唱艺术五句板
定的一种唱腔,至于其他变调唱腔,其实是艺人在说唱中的说唱艺术变化了。但无论如何,要唱好一个传本,必须熟悉传本,了解人物,才能说唱好,也才能吸引听众。
在旧时,五华满字辈的说唱艺人是可以授徒的,一般招收盲妹,故温满、邹满、古满在说唱中都有盲妹伴唱,或一人一首,或两人合唱。1953年,温满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调演,演唱五句板《翻身乐》获奖,并在省广播电台向海外华侨广播。随后,文化部门曾对五句板歌进行搜集、整理、创作,组织艺人下乡演唱、举办五句板歌训练班等,也创作了一批歌唱新人新事的长、短篇五句板歌,供歌手们演唱,在表演艺术上,有所发展,形式更多样,更丰富多彩了。
小资料
我们梅州地处南方,盛产各种竹类。名为“甲塞”的竹板,正是以竹类为材料制成的简单易学的乐器,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劳动之余智慧的表现。
制作竹板时,把毛竹、楠竹或水竹裁成长约六寸、宽约一寸半的竹块,四块一副,煮浸桐油使其音清脆。为使竹板握得稳不易滑落,要把四块竹板中的三块在两边中间边缘上加制少量锯齿,一般上边为四齿、另一边为五齿,意谓“五湖四海”;第四片竹板则一边平直无齿,另一边则全长削成锯齿状,谓之“锯板”。
竹板的基本打法,包括“夹板”“摇板”“七星板”和“平板”。夹板的打法,是用手掌夹持竹板,以虎口为支力点,拇指根骨卡板内缘,食指和中指在第一、二块竹板外缘,握中段,用手劲伸震,使两板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若左右手各持一对竹板则称为双夹板;摇板的打法,是用手掌夹持竹板,但虎口向上,握中段,手用暗劲晃震,使两板摇动且两端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左方手若各持一对竹板同时摇晃,则称为双摇板;七星板的打法,是右手执锯板与另一块竹板的顶端,两片竹板的光滑面相对,锯板夹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另一片竹板则以另三根手指固定,手腕用暗劲晃震,使两板下端三分之一处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一般常用的竹板打法是左手用夹板,右手用七星板,左右手刚好形成重轻拍的组合,灵巧多变,可为大多数的歌曲伴奏。
最后一种打法称为平板,左手以夹板的方式用手掌垂直夹持着正反三块竹板,右手则拿着锯板的一端,按一定节奏敲击三片竹板的顶端,或以锯齿轻锯三片竹板的边沿而发出乐音,是非常传统的伴奏打法。伴奏分前奏、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