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龙安寺与百侯“师爷”民俗
大埔县百侯是粤东著名的文化古镇,民俗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其中与唐代高僧“惭愧祖师”相联的节庆颇具客家农耕文化特色:元宵迎师爷“太平福”;二月初九敬牛节、祚牛福;十一月师爷出巡等。供奉惭愧祖师的“龙安寺”则更富传奇色彩。
龙安古寺与惭愧祖师
“龙安寺”地处大埔县百侯镇武塘村青子凹。传说唐代高僧潘了拳(惭愧祖师)从福建沙县来到大埔西河赤蕨岭结茅时,经常到附近的乡村云游。百侯软桥村离赤蕨岭只有20多公里,青子凹是必经之路,他见这条陡峭的山路上常有挑夫在青子凹歇担休息,但山凹没有阴凉之处,天热时挑夫酷热难耐。
这天,他发现有个老挑夫渴昏在烈日下,遂发慈悲之心,在凹侧以禅杖凿石,掘地泉涌。他用僧钵捧了泉水喂入老人口中,老人醒来后,祖师将老人喝剩下的泉水浇灌路旁的小松树,小松树竟然神奇地迅速长大长高,开枝散叶,为挑夫遮阴。凹侧的泉水也成为过路人渴饮润津的甘泉,过路人称其为“龙安泉”。百侯村民用竹筒或葫芦灌装回家给全家饮食,不仅消灾治病,神奇的是,书生士子饮后顿生聪慧,故百侯一带的生童参加科举都来取饮龙安泉水,饮后大多金榜题名。龙安泉顿时名闻遐迩,大埔及福建周边的士子们多来此灌取饮用。
却说有一年冬天,惭愧祖师来到青子凹山下的村里,眼前一条小溪拦在脚下,问村民如何过水,村民说历来无桥可渡。此时正是隆冬,祖师眼见经这条古道挑重担上福建的众多挑夫皆赤脚踏入冰冷湍急的溪水中艰难涉水。他于心不忍,乘无人时施法从溪旁大树中拖出几条树根,搭在对岸生成一座“树根桥”。因路人挑重担过桥时树根会向下软弯,人称这座桥为“软桥”,因之村子也叫“软桥村”。
惭愧祖师后到神泉市(茶阳)、英雅坑、梅县阴那山开山成佛后,百侯人从阴那山灵光寺传灯续焰,在庵子岗筑庵供奉惭愧祖师,寺名依龙安泉之名为“龙安寺”。因之龙安寺是与万福寺、灵光寺同时期的千年古寺。后因年深日久,寺庙毁损,故元、明间百侯一带参加科举者均少及第。明末清初,乡人为百侯再振文风,重建龙安寺,移奉在青子凹龙安泉旁,后果科甲鼎盛,清朝270多年考取进士、举人150多人。
百侯一带关于惭愧祖师灵异的传说非常多。乌石坪村的山坑里有一种小鲫鱼,身上有烧焦的斑痕,名叫“火烧鲫”。传说潘了拳当年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