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及三市的由来
福建及饶平古驿道,人流杂,大埔重置县后不久的明嘉靖23年(1544),便设巡检司,直至清同治12年(1873)才迁至百侯。
大产人气旺带来商机,至明末市场日益成规模,每逢圩期潮汕话、福建话、客家话交响不绝于耳。商贩或肩挑而至,或推车而来,饶平的海产鱼、盐、小五金、布匹等,永定的糖、纸、烟、石灰等,本地的土特农副产品等琳琅满目,狭小圩场人头涌动,摩肩接踵。
两省四县交界的大产,山高林密,常有匪盗聚啸山林,为自卫民风强悍,明中期至清初,动乱尤甚,曾发生数十股(次)动乱,如明正德12年(1517)正月,福建与广东两省官兵联合进剿攻打象湖山,在大产惨败。后来清廷采用剿抚结合,恩威并重,治安渐宁。匪盗占山为王,他们带来大量财富而大肆挥霍,从另一方面促进商贸发展。
久乱思安,民之本意,且客家人崇尚头彩,后来当地人认为“产散”同音,不吉之兆,集市所在地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大塘,便将大产改为大塘头,塘糖同音寓甜蜜幸福,时至清末市场益见狭窄,便将附近一口大鱼塘填土扩圩,塘市之名,即源于此。
银江·龙市
龙市在银江龙颈凹,此地由来亦有神话传说。古时某年大旱,土地龟裂,五谷绝收,饿殍遍地,一龙慈悲,欲解民危私自行雨,玉帝大怒以犯天条为由贬其下界永不赦。岁月悠悠,那龙身躯化为山,圩场在龙颈部位,名叫龙颈凹,龙血化泉汇成银江,水清且微甜利美容,当地女子肤色好,有“银江女子桃花面”之誉。
银江位于大埔、丰顺、梅县三县交界的中心,与大麻、古野、洲瑞、英雅、丰顺砂田、梅县白宫相连。银江人早有与相邻乡村通婚习俗,亲友来往带旺人气,也促进货物流转,圩期他们既可赴圩买卖,亦可探亲访友。银江水土丰润,有“砍不尽银江杉”之说。当时有“牛拖树”一绝:即一头牛可将砍下大树拖下山,或就地出售,或由银江漂放至韩江远销潮汕。李子坪的金针菜早负盛名,色黄味鲜不酸;坑头村仙人草质优成品率高,潮汕远客慕名前来收购;银江水中有一种“石夹薯”的小鱼,肉滑骨酥味美,此鱼干声名远播南洋等。
丰富的土特产,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龙市发展很快,至清末民初,龙市和虎市、塘市齐名,成三足鼎立之势。据史载,龙市在清嘉庆时已有一定名气,龙市所地龙颈凹第一个字是龙,龙为吉兆,当地人乃以“龙市”名之。
银江龙市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