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佬网

新会陈皮

2022-11-04 14:35:55

柑取皮早在宋代已有。到明代,有新会商人利用运销新会葵扇之便,将新会陈皮销往外省和海外。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新会葵商在重庆、成都等地相继开设德隆、悦隆等9家“隆”字号商铺,主营新会葵扇兼营新会陈皮。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新会乡土志》记载,新会大红柑和新会陈皮是新会的主要特产之一,除种柑取皮外,还大量出口鲜柑,“生果每年出口约值银100万元”。清光绪末,新会在各地经营、兼营陈皮业的商号达70余户。

1912年前后,会城有陈皮专营店铺30间,兼营陈皮的葵扇商5、6户,都集中在原会城河以南的贤洲街一带。其中一些大户还在上海等地设立批发商行。这些大户都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如其中的刘怡记,其初名为刘全记,据称乾隆年间(1736-1795)开办,一直传承下来,后来还在广州、上海、重庆等地设立分店。1945-1949年间,会城经营陈皮的大户就有刘怡记、林恒利、伍合盛、履和等15户。每逢收柑季节,陈皮商便大量向果农收购大红柑取皮制作陈皮,而小贩则到各乡村穿街走巷,以糖或火柴换购柑皮,再转卖给陈皮商。一些商户在新会大量收购陈皮,运往上海、广州、重庆这三个主要市场,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由于新会大红柑的“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广东植物志》),历代医家均采用新会陈皮入药。如东汉张仲景用陈皮入药“陈皮半夏汤”;清代大医师叶天仕的“二陈汤”,就特别注明用“新会皮”;老字号的北京同仁堂精制成药必选地道药料,陈皮需广东新会所产,白芍要浙江东阳所出,丹皮则出自安徽芜湖,就是和药用的蜂蜜也专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料坚决不用(新华社记者潘善棠、王雷鸣、余敬中《北京同仁堂300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广州陈李济在解放前,每年新会柑收获季节,必派人到新会采购新会柑皮,运回厂中制作、保存备用。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传统中成药,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新会是著名的侨乡,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新会人远行,都带上几片陈皮,在远渡重洋晕机晕船,或抵步后水土不服,嚼上几口,病气便消。侨胞回乡探亲必带陈皮回去自用或送友,乡间有亲人在外的,知道那个侨胞乡俚回来,都托他把陈皮带去给亲人。一些华侨还在外经营新会陈皮。新会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