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海陵岛
素有“东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的美称的海陵岛,是一颗镶嵌在南中国海岸上的明珠。岛上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除宋太傅张世杰庙址和陵墓、古炮台、镇海亭、北帝庙、灵谷庙、观音岩、新石器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外,还有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十里银滩风景区及金沙滩风景区。
海陵岛隶属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广东第四大海岛。位于阳江市西南沿海,海陵岛陆地总面积108.89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05平方公里,区域岸线104公里,主岛岸线75.5公里、海域面积640平方公里;有可供开发的土地58平方公里。
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现辖闸坡镇,岛上有5个居民社区、19个村委会、132条自然村。
海陵岛从2005年起到2007年连续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
2015年10月8号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十大宝岛之一。
关于海陵岛地名的来历,有人说,是因为这个岛上有一个张太傅的陵墓,是“海上陵墓”,故称海陵岛。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古阳江还属宋康郡时(公元432年左右),便有海陵令(县)。即是说,在张太傅墓之前800多年,已经有了“海陵”这地名。那么,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海陵岛原名叫螺岛(或罗州、螺洲),那是因为它的地形真象一只横着的海螺壳。后来,随着地理变化,海陵渐渐从海上浮起来,变成了一望无边名副其实的“海中丘陵”了,这才叫做海陵。有书为证:“海陵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蚝壳。”由此可见,当年的草王山山顶还是大海,海陵是由“小海螺”慢慢变成“大海陵”。
古阳江属宋康郡(公元432年左右),叫海陵令(县)。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起,海陵岛一直被作为沿海军事设防重地。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在租借香港岛的同时,提出租借海陵岛,未获中国政府同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海陵作为商埠的构想。
全岛沿岸点缀着大角湾、十里银滩、北洛湾、金沙滩等12处风景各异、世界一流的天然海滩,面积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5。岛上年平均气温22.3℃,四季如春,海浴时间长达8个月。
海陵岛林业用地面积5742.7公顷,有林面积5447.7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786.7公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