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顺德冰玉堂
在顺德均安镇的一座古老的建筑顺德冰玉堂,是自梳女的住所,关于自梳女,从古至今都有着许多故事。1950年落成的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该院环境清幽,四周翠竹环绕,院内桄榔树高高挺拔,流露出浓郁的南洋风光。古色古香的门楣白石上刻着“鹤岭静安舍”五个金字至今仍相当醒目。
冰玉堂的筹建是一部饱含辛酸的妇女独身主义血泪史。清末民初,在绝对“夫权”的压迫下,沙头一带的妇女嫁入夫门便意味着失去地位和自由,不少妇女因此害怕出嫁。然而苦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够年龄却不出嫁的妇女是禁止长期居住在母家的,病重时就得被弃在荒山外咽气,妇女之惨况可想而之。
随着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缫丝业在历为蚕桑产区的顺德迅速兴起。许多妇女进厂做工,凭藉一门缫丝手艺自食其力,在经济上逐渐从过去对父母和丈夫的单纯依赖中独立出来。经济独立催生了妇女独身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女子选择了良辰吉日,邀请亲友前来作证,在祖先神祗面前郑重梳起发髻,以示誓不嫁人,这便是“自梳女”的渊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德的“自梳女”处于全盛阶段,估计达万人之多。
长年客居异域的“自梳女”大都怀念家乡,热切希望能回乡与家人团聚。然而旧习未改,家乡人普遍对她们存有偏见,认为终身不嫁就不吉利,即使回乡也拒绝她们回家居住。于是,在新加坡沙头黄族同乡会的帮助下,侨居新加坡的一班“自梳女”发起了筹款回乡建一安老院的倡议,并得到众人的热烈响应。1948年,新加坡沙头黄族同乡会的“自梳女”400多人共筹得港币8万多元。款项由归侨“自梳女”于1949年带回家乡。时逢顺德解放前夕,以黄有权为首的**人号召均安各界大力“支前”。归侨“自梳女”眼看祖国新生,颇感欢欣。经商议,她们决定缓建安老院,将款项全数借出以支援前线。翌年,人民政府将款项归还,并批示沙头乡划出土地,协助建设。由于款项不足,旅居新加坡的“自梳女”又筹集款项5000多元以补空缺。1951年,安老院落成,取“自梳女”终身不嫁、冰清玉洁之意,故名“冰玉堂”。又因其座落于鹤岭山麓,其额其堂被称为“鹤岭静安舍”,本乡人常将冰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