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佬网

潮阳英歌舞 威武豪迈

2022-11-14 09:53:59

”以及英歌舞驱鬼逐邪的原始功能来看,英歌舞是中国古代傩文化遗存的沿革、变化;从英歌舞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队形构图,表现形式、主要动作和道具使用等方面来看,英歌舞又具有北方大鼓子秧歌、花鼓的特征。

因此,关于潮阳英歌的渊源,林松认为是源于古傩舞,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在当地逐步演化而成。《潮阳县志·舞制篇》曾描述宋朝的祭孔仪式,“用舞生三十六,左十八,右十八,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疾徐、行立、进止之。”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卷七也记述:“潮州人于新岁中,有足令人解颐者,即斯地所谓唱莺歌是也,其戏以三十六壮年男子饰梁山英雄,半执木棒,棒长盈尺;半执小鼓,鼓大如碗,举步亦趋亦跳,进退不紊。棒声、鼓声,劈劈冬冬,殊可晒也。”也证实了傩文化的转化形态。

舞槌对打秀精彩

林松告诉记者,潮汕拥有独特的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通过长期对耕田、插秧、种地、扛锄头、挑担子等动作的结合,形成了中板英歌舞。英歌舞的脸谱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浒人物,称为戏面脸谱;一类则是虚构鬼怪,称为鬼面脸谱。戏面脸谱的化装参照京剧人物,而鬼面脸谱则以黑白两色为主,偶尔点缀红色,图案多为自己创造,以夸张、狰狞、滑稽为好。

  • 英歌舞最大特点就是手执双槌舞动,除了槌法外,英歌舞的技法还有指法、手法、步法、身法、阵法等。而最难的应该算是对打的掌握,对打完全以南派近身短打技击为基础,滚、点、批、戳各种拳法应有尽有,充分体现短兵相接的搏斗情景。
    英歌舞过去的表演分为前棚和后棚两个部分,共有108人,代表《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前棚一般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手执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队员们用独特的动作和阵型,展现了梁山泊好汉翻山峦、跨溪涧,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杀民贼、救义友”的英勇行为。后棚一般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扮成各式杂耍艺人,表演地方戏曲片段、本地情节性舞蹈和武术等小品。现在的英歌舞通常只保留了前棚部分。
    传承保护有基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政府的重视引导,对英歌舞的改革更是取得喜人的成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大胆融入潮剧、潮汕民间舞蹈、潮州音乐等地方艺术门类,甚至以现代舞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