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登山海关澄海楼
轮流联了起来,很快咏出了联句二十六韵。这些联句表达出了登临澄海楼眺望沧海的舒畅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一些人事沧桑、岁月如流的感慨。宴罢,乾隆命汪由敦将这些联句题到了澄海楼的墙壁上。这些题刻保存了近一百五十年,后来,八国联军占领老龙头,与澄海楼一起被毁掉了。
乾隆第三次来到山海关登临澄海楼是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过去乾隆每次出关祭祖,一般走的都是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的关口,回来时才由山海关路过。这一次,他出入俱由山海关通过。一去时,虽说也路过了山海关,但他不敢在祭祖之先就游玩赏景,可能怕人说什么闲话吧,就没到澄海楼,回来时他可能觉得祭完了祖灵一身轻了,就率领随从的大臣们又登上了澄海楼。这一次没有什么新花样,只不过还是仿照旧例,用禁体与群臣联句赋诗而去。这些联句也和上两次的一样,看不出半点新意。乾隆第四次登临澄海楼是在第三次登临之后的第三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这一次乾隆登临澄海楼并没有与群臣联句赋诗,只是作了两首《澄海楼观海》诗,陈词滥调,用典很多,不见真情。不过,这次登临,乾隆倒是发现了一点问题。他向内阁发了一道诣谕说,大海是众水所朝拜归附的地方,最能显示明灵,一般临海的地方都有海神庙用于祭祀。乾隆着令在澄海楼一带滨海的地方建立一座海神庙,以便他亲自祭海。很快,这座海神庙便建成了,称为北海神庙,就在澄海楼的西边,乾隆亲自写了匾额:"汇溟宁宴",意即海平世安。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了澄海楼。这一次,他首先到了他亲自赐命修建的北海神庙,做了一番祭告,无非是保佑他的皇家长治久安等等,然后,他登上了澄海楼。这一年,乾隆已经七十二岁了。这位老皇帝抚今追昔,不胜感叹。自己第一次登临澄海楼时才三十多岁,正当身强力壮,而今却老态龙钟,步入古稀了。也有可能感到自己不会再来了,乾隆乃命随从大臣还是用禁体与他联名,奇怪的是,这一次联名,乾隆的诗中表现了一种少见的磊落雄放,时有壮语出现。也有可能这是一种回光反照的心态吧。
乾隆皇帝一生中喜好巡游,他每到一处都要大张宴席,赏景作诗,助长了一种奢侈铺张的风气,他五登澄海楼就是其中的一例,奢侈风气蔓延无阻,从而导致了全国的民心思变。果然就在他八十五岁刚刚将皇位让给嘉庆的那一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