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座山名叫:钟南山
今有钟南山,古有苏子瞻。一心为民众,苦乐记心间
当武汉变成国民关注和关心的对象的时候,钟南山——这个因为非典而广为人知的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虽已84岁高龄,却毅然再一次奔赴疫情第一线,以己所长,帮助政府解决燃眉之急,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格局和良知。他的出现,让处于慌乱中的人们,心里比原来踏实多了。
钟南山院士的举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舍己为人,什么叫做一心为民。
回望千年以前的北宋,同样有一位把百姓苦乐放在第一位的人,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美食家同时又是一位官员的苏轼苏子瞻。
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知州时,看到西湖葑草疯长,湖水干涸,葑草生长的水面已占西湖面积的一半,就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
20多万民工辛勤劳作,捞出了湖中葑草,挖出湖底淤泥,用葑草和淤泥筑成一道南北向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苏轼,就把这道长堤称作“苏公堤”,就是我们今天的苏堤。
苏轼的这一举措,不仅疏浚了西湖,让西湖变得更美丽,还方便了糊两岸居民的来往,可谓一举两得。苏堤的建成,不仅功在当代,还泽被后世。作为一代文学名家的苏轼,不仅以他出众的才华横绝千古,更以他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工作业绩而千古流芳。
我们总喜欢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比杭州之美,而大美杭州最亮丽的风景就是西湖,它是杭州迷人风景中最光彩照人的地方,它波光流转,明丽动人。而每一个到过西湖的人都会记得“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苏堤,千百年来一直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苏轼的故事。
一个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好像不难,难的是他每到一处,都心系百姓,都能留下可圈可点的动人故事。
1077年四月,苏轼知徐州,七月,黄河就在离徐州50里远的地方决堤。因为徐州南面是山,水流不通,就都涌向了徐州城的北部,洪水高达两丈八尺,比城中道路还要高出一丈多。城中富裕人家想方设法携家带口要逃出城去避难,苏轼就耐心地劝说他们,让他们留下来以稳定民心。
为了加固城墙,抗洪防灾,苏轼又调动了守在徐州的军队,要知道,在宋朝,需要有皇帝的命令才可以调动军队啊。可是,为了城中的百姓,苏轼管不了那么多,官兵看苏轼为了百姓不辞劳苦,也都积极配合抢险。
苏轼就在抗洪第一线坐镇办公,日夜操劳。经过七十多天的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