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佬网

粤北“春牛”闹

2022-11-24 10:42:47

“春牛”,俗称“舞纸牛”。它流行于粤北各地,是群众在春节期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相传,“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种祭祀舞蹈,后来流传民间,逐渐演变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耕作舞。“春牛”的另一传说更为神奇:在远古时代,人间本无耕牛,先民们只能靠人力拉犁,过着刀耕火种的艰苦日子。某日,天上群仙聚会,议起人间艰辛,金牛星于心不忍,便悄悄下凡繁殖后代,以解凡间百姓的耕作劳累和辛苦。从此,人间才有了耕牛,发展了农业生产,逐渐变得丰衣足食。人们为感谢牛的贡献,于是在每年的新春开耕之前,便扎制纸牛,载歌载舞,以颂其功劳和相娱相乐。如此世代相传,迄今一直流风不息。

春牛的制作与艺术特点,是先用竹蔑、铁丝,扎成一牛头骨架,然后糊纸和绘形,牛身一般为内衬草席,外罩一层灰布或黑色被单,另取一节短的弯木缠上棕丝于臂后作牛尾……整个造型,比一般的真牛稍大,酷似一头威势的雄性水牛,表演时,由9至13人组成演出队伍。其中,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一人扮耕夫执牛鞭、肩背木犁,另由两位擅长歌舞的表演者分别扮演一丑、一旦或二小旦,肩挑水桶、花篮,手执彩扇、彩巾,相随在春牛的左右两侧,配合锣鼓弦管伴奏的音乐节奏,出游各个地乡坊拜年贺春,继而选择一较宽敞的场地为群众演唱成套的节目。基本动作和套路,主要有春牛出栏、春牛上路、春牛吃草、春牛背轭、春牛耕田、春牛擦痒、卧地听歌等。每当表演过一段落时,扮耕夫者放下木犁。进行插科打诨,并向群众及配合表演的一旦一丑提议:“犁了这么多田,等我的牛歇口气,大家来唱条小调散心好不好?”此时,配合表演者附和道:“好!”于是,弦管演奏《春牛调》或《十二月花》等民歌小调过门,表演者接着演唱各种以农事活动为内容、抒发农家盼望来年风调雨顺的山歌,表达对农业丰收的良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甜美的理想与精神寄托,这一风格古朴的民间歌舞形式,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请联系我们投稿。

    COPYRIGHT © 2016-   故事佬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