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貔貅舞”
2022-11-28 15:52:45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
貔貅舞是增城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它被人们认为是招财的吉祥兽,故与僻邪的舞麒麟、舞狮一起,成为当地客家人在新春佳节或其它喜庆节目里,祈求吉祥幸福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目前,关于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兴起于明末,二是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270年。
增城“貔貅舞”的历史传说
增城“貔貅舞”有一个历史传说,其情节来源于《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
- 相传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一客家山村,见瘟疫流行,却苦无救助之法。当晚,观音菩萨降临,交给唐僧仙草一枝,蒲扇一把,吩咐他往昆仑山找貔貅相助,瘟疫即可解除。唐僧依照吩咐,让孙悟空、沙和尚前往昆仑山找貔貅。两人登上昆仑山,用仙草挑逗神兽,用蒲扇驯其天威,终于领得貔貅下山进村驱病魔除孽障。客家村民得救脱苦难,从此貔貅便成为民间供奉和敬仰的一种神兽。
增城“貔貅舞”的发展。
鼎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增城“貔貅舞”的鼎盛时期,这是因为当时的“貔貅舞”表演不受性别歧视,男女都可参加。此外,那时的舞貔貅是维系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衰落期(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萧条,政府干预活动的开展,貔貅舞顶着一个“封建迷信”的帽子很快消沉下去。由于貔貅舞活动的开展明显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濒临危亡。
恢复与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
直到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增城区才成立了貔貅队,开始排练已濒临失传的貔貅舞,使其得以恢复和发展。现今,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开店铺、建新房等,人们都喜欢用舞貔貅的节目来表达喜庆吉祥、祈求好运、五谷丰登和生活消费的美好愿望。
增城“貔貅舞”的特征及表演过程。
与其它地方相比,增城貔貅舞的特点非常鲜明。
第一,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它圆圆的脑袋却有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
第二,“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张为主,程序较为简单。
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猴子。
第四,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猫,有性别之分。通常,如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