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麻车村舞火狗
麻车火狗又叫麻车夜色,是增城市石滩镇麻车村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有近600年的历史。
说起麻车火狗,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中期,麻车村出现了自然灾害,瘟疫流行,村民束手无策。此时,来了一位“先生”,他指导村民用稻草扎成狗的模型,在草狗身上插香,晚上点燃香火,放在门口薰烟,或用竹杆撑着模型绕着村里的街巷行走,后来瘟疫果然消除了,人畜平安。从此,麻车村民每年都扎草狗,燃香火,驱邪避凶。后来,人们干脆把插着香火的草狗称为“火狗”,将这项活动称为“舞火狗”。到了清朝顺治年间,这种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村民除了用草扎制传统的草狗外,还用竹篾扎出狗、龙、凤、麒麟、犀牛、鲤鱼等多种动物类型,已从驱邪避瘟的活动变成每年秋收后庆祝丰收的民间喜庆娱乐活动。
后来,麻车村人丁兴旺,发展很快,成了方圆少有的大村庄。舞火狗活动依然代代相传,逐步得以发展。起先,人们觉得用稻草扎火狗太单调,并且容易着火焚毁,于是便有人采用其他东西来代替稻草。比如用火杆(当地长在菜园周围的一种杆状、分节、有刺的植物)扎成一定形状,插上香火,用竹竿撑起来舞。又有人将粗大的水绳连在火杆后边,插上香火,活像一条小火龙。
后来又有人用竹篾扎成一些禽畜的模型,再把香火固定在模型身上舞动,这样火狗的种类就变得丰富多彩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舞火狗逐渐演变成一种喜庆活动。每当人寿丰收之岁,麻车人就要通过舞火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是庆贺丰年;二是团结振奋族人;三是祈祝来年更如意。舞火狗也逐渐成了麻车人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但自始至今,该项活动都没有固定的举办日期,也没有固定的举办周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别于1934年、1943年、1956年、1986年和2010年举办过。
麻车舞火狗规模宏大、风格独特。每次的舞火狗活动,都要提前2至3个月做准备,全村上下,大至80多岁老者,小至10来岁少年,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参与活动。人们自觉自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显示出极其广泛、深入的群众性。舞火狗的数量单位为“景”,做一景舞两晚,做两景舞四晚。每舞一晚都要另备一套道具,舞完即丢进池塘,不再使用。
每套道具数量有20至30多个不等,每个道具大的高3米多、长40米,小的也有l米多高、2米多长。由于道具数量多、体积大,需要用以生篾为主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