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人工天河红旗渠
在我国河南林州,一条人工水渠——红旗渠,她的名望盖过了很多大江大河。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公民,苦战十个春秋,只是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完毕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磨难前史。当今被世人称之为“人工银河”,在国际上被誉为“国际第八大奇迹”。主要的是孕育了“自给自足、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力。今日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她已变成民族精力的一个标志。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林县(今林州市)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修过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仍不能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20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历时十年,凿壁穿石,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修建“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据计算,如果把这些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石墙,其长度可纵贯祖国南北,将南国的广州与北国的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千米,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至今仍在使用。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
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