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上洞村龙舞
舞龙,是企石镇上洞村人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上洞村民间的一种历史文化艺术特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上洞村人舞龙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夕开始的,到节日那天结束。村中的老人说,中秋节舞龙相传至今有很长时间了,但对舞龙则说法不一
2022-10-241,457佚名 -
三水清明节食“太公饭”
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祠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在我的家乡三水,祠堂和祠堂文化保留完整,每到清明,人们都会祭拜祖先,这早已超越了宗教价值,超越了民间信仰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让人们看到了“活着的”传统文化
2022-11-121449佚名 -
顺德区杏坛龙潭龙母诞
故老相传,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前后),龙母在悦城,即今天德庆化作木头顺江漂到龙潭,龙潭人陈德公捕鱼时误将其捞起,愤然说道:“如果你保佑我捕到鱼,我就把你供奉起来。”
2022-11-12677佚名 -
顺德区八音锣鼓柜
八音锣鼓柜是一种汉族器乐,属于八音锣鼓的一种。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明末清初由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遍布佛山全市
2022-11-121210佚名 -
佛山风俗习惯—年廿四谢灶君
中国以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为小年夜,叫做“交年”。这一天,亦是谢灶之日。要谢灶君的原因是,他要在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所监视的家庭在过去一年来的善行时口下留情,隐恶扬善,所以都工蜂美食会炉灶君。谢灶的最特别之处就是要供奉甜食,祭品当中有两碌长蔗,量块片糖和一对有枝有叶的柑
2022-11-121563佚名 -
顺德状元之乡
一直崇文重教的顺德,英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曾诞生出文进士696人。其中宋代进士41人,伦教熹涌人张镇孙为状元。元代7人。明代122人,其中石肯人梁储为传胪,即殿试第四名,名次仅次于探花。杏坛右滩人黄士俊为状元。清代144人,其中杏坛光华人梁耀枢为状元,均安上村人李文田为探花。此外,顺德共诞生文举人2015人
2022-11-12853佚名 -
顺德陈家祠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构筑宏丽,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陈家祠坐落于顺德乐从镇南村,为全市现存最大的祠堂,兴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式名称为陈氏大宗祠。该祠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座
2022-11-121717佚名 -
佛山的舞龙会
清代,佛山镇沙洛等铺,每年农历五月至六月间,由该铺更练馆主办的“舞龙会”,所舞的龙身,是用一条酸枝木分开三段雕刻而成,头段是龙头,中段是龙身,尾段是龙尾。舞龙人只有三名,各以手握一段,沿途游行举舞,以绕完本铺街道而止。舞龙更练,素习武技
2022-11-121155佚名 -
均安冰玉堂
据《顺德县志》记载:顺德自梳女的形成始于清末,盛于民初。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这些女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生不嫁。她们便倡议在家乡建一间自梳女的安老院,并于1951年落成,取名“冰玉堂”,有冰清玉洁之意
2022-11-12273佚名 -
文会里嫁娶屋
明末清初,佛山商业兴盛,人口众多,人们居住环境挤迫,而婚嫁仪式又被视为最重要的礼仪,必须热闹隆重,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条件,自己的屋子也容纳不下那么多前来贺喜的宾客,这时候,嫁娶屋作为一种专供出租操办婚嫁喜事的场所,遂应运而生,并由此形成一种相沿已久的习俗
2022-11-12715佚名